创造记录!在这项全球总决赛中,电子科大获奖总数全球第一前不久,2018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全球总决赛在上海举行。本次大赛共吸引来自全球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77所高校共164支队伍参加。经过三个多月的准备和评审,专家组评选出13个一等奖、26个二等奖、59个三等奖。 电子科技大学在此次比赛中表现出色,共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奖数量位居全球参赛高校第一,并创造了该项赛事举办以来单所高校所获一等奖最多的记录。 此次获得一等奖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10所国内外高校。电子科大四个获奖项目分别来自由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学院的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同学们将人工智能和嵌入式系统结合起来,用以解决物联网、安防、残障人士沟通交流等社会问题,得到了专家评委一致认可。 作品一:3D指静脉身份识别系统获奖等级:一等奖 指导教师:杨炼 参赛队伍:欧阳昌青、刘大松(自动化学院)、刘晨昊(计算机学院) 项目介绍:指静脉识别具有比指纹、人脸、虹膜、语音识别等更难模仿伪造的体内隐藏的特征。然而现阶段的静脉识别系统皆基于2D静脉信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3D指静脉信息的识别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安全隐患问题,作品使用INTEL开发板,采取OPENCL充分利用嵌入式系统性能,并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样本特征信息进行压缩,使系统在具备99.9%以上准确度的同时,拥有理想的检测速度。最更关键的是,这种基于体内隐藏静脉3D信息的安全系统,是极其难以攻破的。
作品二:智能手语交互系统获奖等级:一等奖 指导教师:杨炼 参赛队员:韦仕才、雷子昂、孔瑞琪(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智能手语交互系统,致力于解决聋哑人和正常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系统以Intel UP Square Board作为系统核心,选用集成了惯性传感器,肌电流传感器的传感器手环作为检测工具,在自主迁移的底层驱动上,通过机器学习,语音识别等关键技术,实现对聋哑人手语手势识别和正常人的语音信息的检测识别。而后一方面通过语音合成模块将手语识别的结果进行语音合成表达给正常人士听,另一方面将语音识别的结果通过便携的OLED显示屏的方式展示给聋哑人看,完成双方的信息交流。 作品三:画中有诗——中国古典诗画教育系统获奖等级:一等奖 指导教师:潘晔 参赛队员:潘海琪、鲜槟丞、王铃兰(计算机学院) 项目介绍:本作品是一个中国古典诗画教育系统。本系统选用数位屏作为输入设备,配合水墨绘画软件,让使用者通过绘画或临摹的方式,体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作画过程,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作品四:神算子——划拳大师获奖等级:二等奖 指导教师:傅志中 参赛队员:谈雪彬、朱天琦、陈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本系统实现了一个拥有智能的划拳机器人,能够在为数不多的对局当中战胜人类对手。它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对人类玩家的历史出拳进行分析并制定出招策略,并控制机械手出拳与人游戏。 系统中还实现了一个裁判机器人,它负责识别人类出拳手势和语音口诀,并评判游戏的胜负结果,使游戏既公平又有趣。划拳机器人的智能来自人工智能决策算法,保证了划拳机器人能够在划拳游戏中快速取得优势。 一直以来,电子科技大学都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构建了“普惠性”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学科竞赛是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重大学科竞赛培训课程化建设为牵引,组建了一流的竞赛教练组团队,建设了一批水平高、深受学生欢迎的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投入专项经费建设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实验室,编写并出版了一批在业界有影响的教材,学生的受益面得到了极大提高。 相关链接:
欢迎关注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官方头条号——“成电招生”,获取更多电子科大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新闻 |